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活力健康域 > 营养活力圈 > 心理调适 《传薪集》(2023年6月1日一6月10日)

心理调适 《传薪集》(2023年6月1日一6月10日)

发布日期:2024-10-29 11:42    点击次数:154

图片

肖老师,大出血多在上半月,还是下半月?

手术出血多,在上半月。

为什么是上半月?再普及一下吧!肖老师!

上半月阳长阴消,阳主动。

提醒!看明白了各种辨真寒假热的绝活,就是将绝活学会了,若再将各种辨真寒假热绝活中的“原文”全部背的滚瓜烂熟,就是将绝活彻底学到手了,受益终生也!

您自己将各种辨“真热假寒”绝活系统整理出来,再整理过程中,即是在逐渐掌握!

请您认真填写下列问诊単:1、头何部位痛,比如:前额,后脑勺,头两侧太阳穴处,哪个部位最痛?痛时是怎么个痛法,比如:刺痛,胀痛等,是哪种痛?痛时喜按压,还是怕按压?答:头两侧太阳穴到耳尖区域胀痛,压之有刺感。2、打嗝,返酸,胃胀,纳差,口苦,口干,口渴,喜饮,有吗?答:偶尔打嗝  ,口干,阳头一周时口苦。 3、感觉疲倦,四肢无力,有吗?答:有,打不起精神。4、喝凉水舒服,还是喝热水舒服?答:喝温热水舒服。5、腰膝酸软,颈椎痛,肩痛,腰痛,有吗?答:有。6、手脚感觉热,还是感觉凉?答:还好7,怕冷,怕热,怕风,有吗?答:有怕风。8,好出汗吗?若好出汗,身体何部位最多?答:有出汗,汗是凉汗,主要在头部,背及腰骶部出汗。9、心烦易怒,两侧胁肋胀痛,有吗?答:工作压力大时有心烦表现,时常有两肋胀痛。10、躺在床上,或者蹲在地上,突然起来,头晕吗?答:蹲在地上突然起来有过头晕现象。11、眼睛干,鼻孔干,口干,有吗?答:右眼有飞蚊症现象,偶有鼻干,口干,下唇干12、咳嗽,痰多,有吗?若有痰,是白痰还是黄痰?答:现有咳嗽很少,偶咳嗽时是白粘痰13、失眠,健忘,多梦,有吗?答:最近一段时间好像夜间出汗湿后醒,经常在3一4点钟之间。l4、大便成形吗?小便黄吗?夜尿几次?答:大便先成型,小便是淡黄,夜尿一次。15、家有电子血压计吗?测一下,将血压和心率报给我。答:有血压表,高压128-140,低压80-87,脉搏80次/分左右。16,没到吃饭时间即感觉饥饿,有吗?答:到餐有饥饿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肖老师好! 可以帮我分析一下这个病人吗?阳后一直恢复不好,吃过柴胡桂枝汤,感觉不好。

《学习诊脉辨真寒假热绝活》提要:欲学会辨真寒假热,并成为辨真寒假热的高人!首先必须弄清楚何处寒是真寒,何处热是真热?内部寒是真寒,内部热是真热。当内部的寒热与外部的寒热不一致时,内部寒是真寒而外部热是假热。内部热是真热而外部寒是假寒。比如肾阳虚,这是内部寒,是真寒也,而外部的热,如目赤,面红,都是假热。凡是诊断内部寒准确的方法,都是辨真寒假热的绝活也!讲述《素问》诊脉辨真寒假热绝活于下:

一,【原文】《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是“帝问:脉从而病反者,其诊如何?岐伯答: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二,【注释】1,脉从:就是脉与症状表现一致,症状表现为热象,脉数也表现为热象。2,病反:就是疾病的症状表现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疾病的症状表现为热而疾病的本质是寒。3,不鼓:就是重按脉时,脉不跳动。4,张介宾注曰:阳病见阳脉,脉至而从也。若浮洪滑大之类,本皆阳脉,但按之不鼓,指下无力,便非真阳之候,不可误认为阳。凡诸阳证得此者,似阳非阳皆然也,故有为假热,有为格阳等证,此病之为反也。

三,【译文】黄帝问:脉象与疾病的表现看似一致,但是疾病的表现与本质却相反,应该如何诊察呢?岐伯答:如果表现出发热的疾病又见到浮洪滑大等阳脉的,是病与脉相一致,但是如果再重按其脉,劫不鼓动有力的,这是各种似乎是阳证而实非阳证的疾病的共同特点。

四,【解析】肾阳虚(即肾虚寒),脉应该迟脉,可是脉数,这是何故呢?当肾阳虚比较重时,水寒不养龙,虚阳上越,上越的虚阳充斥脉道致使脉变数,但是脉无力。脉数主热,反映的是疾病之现象,为假。脉无力主虚寒,反映的是疾病之本质,为真。因此,真寒假热的脉是数而无力。由于肾阳虚比较重,致使尺脉弱。上越的虚阳停在上边,致使寸关脉浮数,故从整体上来看真寒假热的脉,是尺脉弱,寸关脉浮数,并且脉无力。

五,【脉诀】《濒湖脉诀》中的数脉主病诗说:“实宜凉泻虚温补”,这告诉我们数脉不只是主实热证,也主虚寒证。当是实热证时用凉泻药,当是虚寒证时用温补药。如何鉴别是实热还是虚寒证?看脉是否有力,有力为实热证,无力为虚寒证。此结论与《素问》经文是一致的。

六,【心悟】1,真寒假热病,外部各处表现绝对不会全都是热象,若外部各处表现全都是热象,我们无法诊断出来“真寒”。《丹溪心法》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意思是说内部的各种异常,必表现在外部各处。因此,当肾阳虚比较重时,水寒不养龙,虚阳上越,肾阳虚表现在外部则是脉无力、肢冷。虚阳上越表现在外部则是脉数,面赤。2,当内部有热时,致使脉数、面赤。真寒假热也就是脉数,面赤,但不是内部的热致使脉数,面赤,而是上越的虚阳致使脉数,面赤。

七,【举例】1,病例:李东垣治冯氏之子,年方16岁,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至,医生欲以承气汤下之,已经煮药,而李东垣恰从外来,冯氏告诉之故,李东垣切脉大骇曰:差一点杀了此儿!《黄帝内经》有言,诸数脉为热,诸迟脉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殊不知《至真要大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岐伯曰:脉至而从之,按之不鼓,诸阳皆然。王冰注释云:言病热而脉数,按之不动,乃寒盛格阳(即真寒假热)而致之,非热也。此传而为阴证矣。今持干姜、附子,吾当以热因寒用之法治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已青,顿服八两,汗渐出而愈。2,分析:病热见脉数,按之不动,乃虚数也,属于无胃气之脉类。脉数是虚阳飞越于外,假斥脉道所致,预后多不良。《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一呼脉四动以上者曰死”,当急救回阳,尚有一线可生之机。本案幸遇大家李东垣调治。否则,杀人无血耳!于此可见李东垣学验至精,堪为后学之典范。3,启示:在临床上,对于一些寒极似火,热极似水之证,细审舌、脉,非常重要!

肖老师,你的舌诊配合脉诊就是神。学了后看病速度加快了!

《各种辨真寒假热绝活专集》提示:在临床上,疾病存在真寒假热,真寒是本,假热是标。若辨准是真寒假热则可以放胆使用附子治真寒之本。如何才能保证辨真寒假热准确无误?同时用四种诊断方法,即可以保证辨真寒假热准确无误,现在分别讲述四种诊断方法于下:一,要想学会辨真寒假热,并成为辨真寒假热的高人!首先必须弄清楚何处寒是真寒,何处热是真热?内部寒是真寒,内部热是真热。当内部的寒热与外部的寒热不一致时,内部寒是真寒而外部热是假热。内部热是真热而外部寒是假寒。比如肾阳虚,这是内部寒,是真寒也。而外部的热,如:目赤,面红,都是假热。凡是诊断内部寒准确的方法,都是辨真寒假热的绝活也!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诊脉之法。1,【原文】《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原文是“帝问:脉从而病反者,其诊如何?岐伯答: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2,【注释】(1)脉从:就是脉与症状表现一致,症状表现为热象,脉数也表现为热象。(2)病反:就是疾病的症状表现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疾病的症状表现为热而疾病的本质是寒。(3)不鼓:就是重按脉时,脉不跳动。(4)脉的属性与病的症状表现属性一致,病的症状表现属阳,脉浮、洪、滑、大,也是属阳,此为“脉至而从”,如果重按其脉,按之不鼓(无力),主本质属阴,病的症状表现与病的本质相反,此为“病反”,是真寒假热,也叫阴盛格阳,寒极似火。(5)张介宾注曰:阳病见阳脉,脉至而从也。若浮洪滑大之类,本皆阳脉,但按之不鼓,指下无力,便非真阳之候,不可误认为阳。凡诸阳证得此者,似阳非阳皆然也,故有为假热,有为格阳等证,此病之为反也。3,【译文】黄帝问:脉象与疾病的表现看似一致,但是疾病的表现与本质却相反,应该如何诊察呢?岐伯答:如果表现出发热的疾病又见到浮洪滑大等阳脉的,是病与脉相一致,但是如果再重按其脉,劫不鼓动有力的,这是各种似乎是阳证而实非阳证的疾病的共同特点。4,【解析】(1)肾阳虚(即肾虚寒),脉应该迟脉,可是脉数,这是何故呢?这是因为当肾阳虚比较重时,水寒不养龙,虚阳上越,上越的虚阳充斥脉道致使脉变数,但是脉无力。脉数主热,反映的是疾病之现象,为假。脉无力主虚寒,反映的是疾病之本质,为真。因此,真寒假热的脉是数而无力。由于肾阳虚比较重致使尺脉弱,上越的虚阳停在上边致使寸关脉浮数,故从整体上来看真寒假热的脉,是尺脉弱,寸关脉浮数,并且脉无力。(2)当内部有热时,致使脉数、面赤。真寒假热也是脉数、面赤,但不是内热致使脉数、面赤,而是上越的虚阳致使脉数、面赤。5,【脉诀】《濒湖脉诀》中的数脉主病诗说:“实宜凉泻虚温补”,这告诉我们数脉不只是主实热证,也主虚寒证。当是实热证时用凉泻药,当是虚寒证时用温补药。如何鉴别是实热还是虚寒证?看脉是否有力,有力为实热证,无力为虚寒证。此结论与《素问》经文是一致的。三,《医理真传》中的问症之法。1,【原文】《医理真传》中说:“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外虽见一切火症,近似实火(此症说明外部热,是假热),俱当以此法辨之,万无一失,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清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饮水,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此段诸症皆说明内部寒,是真寒),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真面目”。2,【原文】《钦安用药金针》中说“无论一切上中下部诸病,不问男女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此段诸症皆说明内部寒,是真寒),即使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此段诸症皆说明外部热,是假热),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四,《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的按腹之法。1,若胸腹壁冷,喜暖者属于虚寒。若胸腹壁灼热,喜冷者属实热。2,腹诊不仅可以辨别寒热,而且还可以辨别寒热真假。用腹诊怎么辨寒热真假呢?以冲任脉之寒热为准,久按冲任脉冰冷就是真寒,其他症状表现为热性是假热,这叫真寒假热,此为清·俞根初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之见,其原文是“若按腹两旁虽热,于冲任脉久按之,无热而冷(此症说明内部寒,是真寒),症虽面红口渴,脉数舌赤(此段诸症皆说明外部热,是假热),是为真寒假热”。五,《夹阴伤寒证治》中的脐诊之法。1,肾间动气,即藏于两肾之间的元阳之气。由于肾间动气(即元阳),下出丹田,又由于丹田在脐下三寸,方圆四寸,为冲任二脉向上循行必经过之地,所以肾间动气(即元阳)虚实之变异,势必影响冲任二脉,并且通过冲任二脉形诸于脐腹,于体征上则表现为筑筑然动于当脐,或脐上下左右。因此,切诊脐下的动气可以判断肾是否阳虚。2,若动气在脐下,脐跳弦紧或弦细,腹中线有一条较明显的弦急感,腹壁板窒少活力,此为肾虚寒,是真寒,而患者自觉身阵阵烘热起,上半身显著,汗出热退身冷,或面部升火泛红,此为水寒不养龙,虚阳上越导致的热,是假热,因此是真寒假热。六,运用“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之心悟。真寒假热病,外部各处表现绝对不会全都是热象,若外部各处表现全都是热象,我们无法诊断出来“真寒”。《丹溪心法》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意思是说内部的各种异常,必表现在外部各处。因此,内部的肾阳虚表现在外部则是脉无力;冲任脉久按之,无热而冷;脐下冲脉弦紧,腹中线有一条较明显的弦急感,腹壁板窒少活力;满口津液,身重畏寒等。内部的虚阳上越表现在外部则是脉数、面赤。七,提醒!看明白了各种辨真寒假热的绝活,就是将绝活学会了,若再将各种辨真寒假热绝活中的“原文”全部背的滚瓜烂熟,就是将绝活彻底学到手了,受益终生也!

真寒假热,虚阳外越,阴盛格阳,寒极似火,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个证。

症状属阳,脉浮、洪,滑,大,也属阳,脉与症状一至,此为“脉至而从”,如果重按其脉,按之不鼓,主病的本质属阴,症状与本质相反,此为“病反”,总之,真寒假热是“脉从病反”,就这么简单!

前几天,我之所以说“大道不能听别人讲,必须自己悟”,就是因为“脉”有上述之变化,虽然变了,脉依然是属阳,依然是按之不鼓。

脉浮,大,洪,滑属阳,没有人不知道,而将此用于临床干大事的人,没几个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懂“脉从病反”,并且按之不鼓。

严格讲,舍脉从症,舍症从脉,是错误观点,何时舍脉?何时舍症?讲不清楚了,是吧。

根本就不存在脉与症不符的,之所以认为脉与症不符,是看问题片面。

讲的好!从来都是舌、脉、症一致!

用“无力”描述,不如用“不鼓”描述生动、形象、准确,我不喜欢说“无力”,而习惯象古人说“不鼓”。

咱们学了“诊脉辨真寒假热”和“辨真寒假热专集”,那么再学诊脉辨真热假寒和真热假寒专集,则简单轻松了,一听即懂,一看即会。

同一个证,从各个角色描述:1,真寒假热:指明了寒是本,热是标。2,阴盛格阳:指明了寒重热轻。3,虚阳外越:指明了病机。4,水寒不养龙:指明了病因。5,寒极似阳:指明了症状转化。

您要向他人讲症状之转化,说水寒不养龙,这能讲清楚吗?不能,要说“寒极似阳”!

中医研究病,非常透彻,挖地三尺也。说中医模糊,纯是外行人说的话。

真寒假热,仅仅四个字,即讲清楚标本了。

您马上翻书,许多书讲病因用“阴盛格阳”,这能讲清楚吗?应该用水寒不养龙。

肖老师这里说的龙是不是真阳元阳生命之根呢,能否这么理解?

阴盛,说明寒比较重。格阳,说明阳在外部,外命热。

真阳就是龙。

里寒外热!

您前几天给我指导的患者,服用二加龙骨牡蛎汤合四君子加减好多了,血压特别稳定!尿尿有力了。

我担心用附子血压高,用了8克,血压一点都没高。我把方子拍给您,您帮我分析分析!

图片

腰部肉多,喝了这个说事瘦了一些。

前胸后背的痘痘基本都下去了!

走路多少有点劲了,以前走不动,不想动,退沉重。

如果上边热比下边寒重,白微多点,附子少点。反之,附子多点。

如果火逆,龙骨比牡蛎多点。如果水逆,牡蛎比龙骨多点。

那种用二加龙骨牡蛎汤,用原方原量的观点害人!

讲过真寒假热,再讲真热假寒,我同学患肝硬化水肿,在我老家吉林最好的西医和中医的医院治,都无效。他说;“同病房的人都好使,等到他就不好使了,我一看,这不完了吗!”,我根据《素问》诊脉绝活判定他是“真热假寒”,此外鼻头红也可以佐证判断准确无误,起步三剂泻黄散,一天拉四次,他说“拉的舒服”,脚不凉了,早晨也不鼻塞了,刷牙齿龈不出血了。随后用理脾阴正方去人参,温胆汤,金铃子散,通络复瘀汤四个方加减,15剂,简直可以说特效!

我同学对效果非常满意!他说“这就挺好了!”,他对我说:治肝硬化,你整的方,跟他们都不一样,比较特殊!你是怎么学的?我答:看书呗。

随后我又补充说:中医的真经都记录在书上了,不看书,那看啥?

所有疑难病,可以归为两大类:真热假寒与真寒假热。都被假热和假寒迷住双眼了!

自己必须努力向高处攀登,因为“不为不迷雾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

中医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身怀绝技者,必须传承下去,不能让绝技断在自己手里,断在自己手里是为不孝,任何人都不愿意担“不孝”之名的。

我对我同学说:我刚准备用“钻地弹”,你病就好了,啥肝硬化呀,才不是呢!

自己必须努力向高处攀登,因为“不为迷雾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

通络复瘫汤不只是治中风后遗症,神方!我经常把黄芪去掉用。

去黄芪,合温胆汤,则将补气化通络法,变成化痰通络法。

张颖大中医非常聪明!她合雷氏芳香化浊汤,变成祛湿热通络法。

我讲络脉理论时,后边列了一大堆治法,这不是让您背下来记住,而是让您通过具体方药,明白如何通络?把真经提炼出来,记于心中!

络脉不通,是由于湿热阻,用雷氏芳香化浊汤,消除原因,同时用通络复瘀汤去黄芪来通络脉。

通络法=原因+通络,就这么简单的事。

我讲络脉理论时,列的具体治疗方药再多,都是有限的,应对不了临床无数种络不通,必须将通络精髓提炼出来记于心中,根据所见之证,自己拆分重组一个对证的方,方能应对临床无数种络不通。

精髓是“通络法=原因+通络”,您记住这个,至于我所列的方药,看明白即可,不用记住。

图片

里面有炮山甲,用什么代替一下?

用路路通,王不留行代替。

背痛十年,久治无效。张大中医上去,两三诊就好多了,其中用了祛湿热通络法,此法是首创!通络复瘫汤去黄芪,合雷氏芳香化浊汤。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原文是“帝问: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伯答: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这就是诊脉辨真热假寒绝活之经文,先读熟悉!

怎么判断是水逆?

正常时,水在下,为肾所主。今肾虚则水不在下,而在上,称为水逆。如:水气凌心,寒水射肺。牡蛎治水逆,是从经方牡蛎泽泻散领悟出来的,故经方是基础,必须学好,但不要认为经方是天!

如果是火逆用龙骨对吗?

图片

尺肤切诊的部位,有什么特点?

基本上与诊脉一样,只有胃处有异,但也是土。

犹如将诊脉的寸关尺放大了样。

诊脉变为诊肌皮。

左手都是心肝肾,右手都是肺脾(胃)肾。

我用尺肤切诊原理,诊断带状疱疹的水泡长在手臂上。效果牛!

我一看,水泡在手臂的肝位多,并且水泡大。我这人比较“傻”,中医说什么就信什么,照办!治肝,仅三剂,痛大减,水泡瘪了。我一看,古人不欺我也!可把我乐坏了,当天晚上下班喝点小酒。[呲牙]

这人先去医院看的,医院开了4天药,不但无效,而且头疼的厉害!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人的肝郁火,形于左手臂的“中附上”外侧。

如果我没掌握尺肤切诊法,判断不会这么自信!

尺肤切诊法,首先看肤色。长水泡了,望而知之。

我敢断言,我刚讲完“尺肤切诊法”时,不以为然之人,不在少数。而现在,我又敢断言,他们改变态度了,认为真是绝技![强][玫瑰]因为听我今日之讲,真懂了,知道怎么用了。

又长知识了,第一次听老师讲,感恩感谢肖老师您的无私奉献!

《复习<素问>的尺肤切诊》

提要:经典里面讲的内容,运用到临床上都是非常准!没有怀疑之余地,照办就是了!由于“病位+病性=证”,所以我们用尺肤切诊法分别确定病位与病性,最终诊断出来疾病的“证”,尺肤切诊法最善长确定病位。详细讲述于下:

一,【原文】

《素问·脉要精论》说: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侯胃,内以侯脾。上附上,右外以侯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颤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竞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二,【解析】

欲运用此段经文进行切诊,关键是弄清楚“尺”是指什么部位?综观《内经》全文,“尺”所指部位有三,一是指寸关尺脉中的尺脉,二是指手臂从腕横纹到肘横纹,这段内的皮肤叫尺肤。三是指胸腹从鸠尾穴到肚脐,这段之内的皮肤叫做尺肤。从掌握方便和临床实用两方面来看,“尺”应该是指手臂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或者胸腹部从鸠尾穴到肚脐,两者都比较符合《内经》本意。

三,【注释】

1,尺:是指手臂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或者胸腹从鸠尾穴到肚脐。

2,季胁:胁肋之下部,即胁下。

3,中附上:中部叫中附上。

365建站

4,上附上:在中部之上叫上附上,也就是上部

5,上竞上:在上部之上叫上竟上。

6,下竞下:在下部之下,叫下竞下。

四,【方法】

手臂尺肤切诊法和胸腹尺肤切诊法,分别讲述于下:

1,手臀尺肤切诊法:

请看下面的手臂图示。手臂尺肤切诊法分为左手臂和右手臂,又将每个手臂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段分为上部(上附上)、中部(中附上)、下部(尺里),分别对应人体左右、上中下相应的脏腑官窍,每一个部位候相应脏腑的疾病,总计分为 14 个部位。具体详见于下:

(1)上部( 上附上) :左臀外侧候心之病,左臂内侧候膻中之病。右臂外侧候肺之病,右臀内侧候胸中之病;

(2)中部( 中附上) : 左臀外侧候肝之病,左臂内侧候膈肌之病。右臂外侧候胃之病, 右臂内侧候脾之病;

(3)下部(尺里):两手臂中间都候腹之病,两手臂外侧都候肾之病,两手臂内侧都候季胁之病。

(4)近腕横纹端的“上竟上”,候人体上部的头、颈、胸喉之病。近肘横纹的“下竞下”,侯人体下部的少腹、腰、股、膝胫、足之病。

(5)总的来说,手臂尺肤部的前面,也就是阴经循行的部位,候身前胸腹的病。手臂尺肤的后面,也就是阳经循行的部位,候身后背部的病。

图片

2,胸腹尺肤切诊法:请看下面胸腹图示,胸腹尺肤切诊法将胸腹分为上部(天突穴到鸠尾穴)、中部(旭尾穴到肚脐)、下部(肚脐下的气海,丹田区域)。具体详见于下:(1)上部(上附上)分为左与右,再将左与右分别分为外与内。左边外侧候心的病,左边内侧候膻中的病。右边外侧候肺的病,右边内侧候胸中的病;(2)中部(中附上)分为左与右,再将左与右分别分为外与内。左边外侧候肝的病,左边内侧候膈肌的病。右边外侧候胃的病,右边内侧候脾的病;(2)下部(尺外)是指肚脐下部,盖指气海、丹田的区域,候肾的病。尺内是指肚脐上部,尺里即是尺内也,泛指鸠尾穴到肚脐区域,候腹部的病;(4)“前以候前,后以候后”,前者,是前阴及面都七窍也。后者,是肛门及颈项背也。侯的是通塞,利不利,疑结之类的病;(5)上竞上(天突穴以上部位),候头、颈,胸喉的病;下竟下(横骨穴,髀关穴以下至足),候少腹、腰、股、膝、胫、足的病。

图片

3,用手臂尺肤切诊法或胸腹尺肤切诊法时,察看某脏腑对应的尺部,主要察看尺部皮肤,尺部肌肉,尺部脉象。手臂尺部脉是在太阴肺经沿线皮肤下的动脉,胸腹尺部脉是在冲脉沿线皮肤下的动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给出了脉象以及临床意义,请见下表。

图片

五,【秘笈】

《丹溪心法》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形是“表现”之意,意思是说体内各种异常,必表现在体外各处。例如热郁胸膈,表现在体外何处?根据尺肤切诊法,则知道表现在左手臂“中附上”的内侧,和胸腹“中附上”的左边内侧,我们察看这两处的皮肤和肌肉,若热或痛,可以判定是热郁胸膈证,用桅子豉汤治疗。若不知道尺肤切诊法,则不知道热郁胸膈表现在左手臂“中附上”的内侧和胸腹“中附上”的左边内侧,四诊时必然抓不准地方。因此,各种诊断方法都要学习,掌握熟练,方不至于犯此类错误!

六,【心悟】

用《素问》中的胸腹尺肤切诊法来审视朱莘农的脐诊法,非常符合经旨!这是因为根据胸腹尺肤切诊法来看,脐下为尺外(即下部),候肾的病,故朱莘农诊脐下判断肾是否阳虚,非常正确!用胸腹尺肤切诊法察看尺外(即下部)时,主要察看尺外(即下部)的皮肤,尺外(即下部)的肌肉,尺外(即下部)皮肤下的脉象,朱莘农正是如此诊脐下,若诊脐下的皮肤凉,脐下的肌肉板窒少活力,脐下的冲脉弦紧或弦细,腹中线有一条较明显的弦急感,为肾阳虚,即肾虚寒。

膻中和胸中怎么区别?

它们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看尺部皮肤的寒与热,燥与湿,滑与涩。看尺部肌肉的坚与脆。看尺部脉的缓急,大小,滑涩。

尺肤切诊,与“诊脉辨真寒假热”一样,是大道,大道不能听别人讲,必须自己悟,听别人讲则加边框了,限定死了,变成雕虫小技。我仅仅是讲了必须知道的基本东西,为掌握大道打个基础。

吴彬说了一句话,就是“一言统百变”,讲出此言,证明他己经悟得诊脉辨真寒假热之大道。

我就是每天看肖先生真言!看了去用,越看越喜欢看!

脉无力,“无力”仅仅是说明脉跳动没力量。而“不鼓”,不但说明脉跳动没力量,还有脉瘪软的意思,带有凹的味道,与舌一样,正气虚则凹。

《丹溪心法》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现在回头再认识“病在肝,俞在颈项”,某人肝有问题,形于颈项而痛。另外一个人,肝有问题,形于左臂“中附上”的外侧而肌肤拘紧。又一人,肝有问题,形于两胁而痛。

由上述可知,若确定肝有问题,而不见左臂“中附上”的外侧有异常,否认尺肤切诊准确性,是不是自己思维有问题?!

然而左臂的“中附上”的外侧肌肤拘紧,120%肝问题。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若只知两胁痛,是肝有问题,则三分之二的人肝有问题而不知!

真是神奇的中医!

218.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这条是用发汗误治。病人喘,医者为何发汗?肯定有肢厥身冷等表现,判断是表寒证。若掌握了诊脉辨真热假寒绝活,不会用发汗法。症状属阴,脉沉也属阴,此为脉从,但是按之鼓甚而盛,此为病反,乃真热假寒,为阳明里热。本是阳明里热,却发汗,伤津而助阳明热,则谵语了。

阳明里热郁闭阳气于内而外见种种寒象,病人又喘,说不定1800年后今天的我们也会犯此条之错,用汗发。掌握诊脉绝活则不会犯错!

把问题弄透彻,不犯1800之前此条之错,才是真理!什么这派那派的,不必论派,没有大用的。

误治之前,是什么证?如何诊断准确无误?不犯218之错误。讲清楚者,没几个人。

误治发汗,自然是有误治的理由——非常像太阳伤寒证,如何避免?切脉为脉从病反呗!

我再重复一次“黄帝内经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真奇呀!

用它看问题,清清楚楚,应用心研习!

您可以把自己手里的书马上打开,看看讲218条,学过之后,是否可以保证见218条病,不犯218条之错!不用您答了,80%的书做不到,我翻过许多书了。

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此条也是真热假寒,而误发汗。

总之,误治的原因是表里分不清,寒热分不清,虚寒分不清,归根结底是八纲辨证没学好。

辩表里之绝活“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

若辨清表里了,知是里证,岂能去发汗也!

知是里证了,又分不清寒热,岂能不误治。

《伤寒论》一百多条误治,归纳总结就是表里,寒热,虚实分不清。就是八纲辨证没学好这么点事。

本来是表证,而下了,这是表里不分,是吧。就这么点事,啰嗦一大堆,讲的口若悬河,也没说到点子上。

335条,本来是里证,而发汗了,这是表里不分,是吧。

《伤寒论》一百多条误治,这是仲景师告诉我们八纲辨证是重中之重,并反复列举例子!

背条文,纯是机械教条主义,弃八纲辨证精髓,永远成为不了真正伤寒大家!

肖师所言极是!八纲辩证基础要牢记要细辦,不管疾病多复杂,总不离之宗!

肖先生一言断仲景心法:六经是八纲的产物!

肖老师,无间什么意思?

 持续发热,无间断!

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现在是芍药甘草附子汤证,那么用芍药甘草汤之前是什么证?应该是脉从病从,即外寒内也寒,是麻附辛汤证,解表没解对,即伤阳又伤阴,现在只好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了。

诸阴,脉从病反,为真热假寒,举一反三思考,如果脉从病从是什么病?咔嚓一下通解伤寒论一大片也。

我说内经是奇书,绝不是在这里海阔天空吹虚,我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有必要吹吗!?

68条,犯的错,主要就是八纲的虚实没分清,若分清,先救里或者扶正解表。

麻附辛汤就是扶正解表,如此简单,什么这个那个的。

解表需要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没有阳,发不出来汗,偏要发汗,是强迫津液外,出来的是津液,不是汗。

经过阳气“加工”,出来的液体是汗,否则是津液。

虽然见变证了,还不错,只是在阳虚的基础上又伤阴,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把一百多条误治弄透彻,伤寒论基本拿下了。

表里,虚实,寒热,都分的准,基本上不会误治。

发汗后恶热,何故?也是八纲的辨虚实没学好,阳明有热,这是实,没看出来,发汗又伤阳明津液,更热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右手臂上痛,根据尺肤切诊法来看,正对也!这是因为脾胃在右手上,湿热盘踞于脾胃所致,无疑!若不知“尺肤切诊法”,如何解释右手臂上的痛?施治方案对治手臂上的痛是否有效,心里没底。不通则痛,那怎么右手臂上痛,而左手臂上不痛?!将盘踞于脾胃的湿热干掉,肯定见效!不过干掉湿热可不容易,它本身就是缠绵。肖老师,尺肤切诊法是看手臂皮肤吗?皮,肌,脉!

需要触诊按压反射点吗?

这人,不需去按压,即痛的苦不堪言了,闻而知之。

哦,这就是看手臂的疼痛部位了,患者自己交代了。

肖老师,尺肤切诊法是出自哪里呀?《黄帝内经》!

此乃大道,治平时小病,还真用不上。治疑难病,有大用!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内部的脾胃湿热之异常,对于这个人来说,形于右手臂而见痛。

在上部之上,叫上竟上。

95%的人,视“尺肤切诊法”之大道为草芥,而视雕虫小技为不传之秘,简直邪门了。

感谢肖老师传授秘诀!

中风后遗症致残,给病人带来生活不便与痛苦。其中一部人后遗症只是一只手臂不好使,“尺肤切诊法”令我有了新思路,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何谓真正伤寒大家?能讲清楚误治之前是什么证,应该用什么方,因为什么辨错证而误治。只会解读误治后的病,这叫啥伤寒大家,纯是吹牛皮之主。只会解读误治后的病,见了条文误治的病,依然是误治。

伤寒论中误用汗法最多,何故?这是因为只记住“先解表,后攻里”原则,而不会辨表里。

知道胃家实,可是看着非常象表证,于是先解表,后攻里,恰恰是先解表后攻里原则引入误治大坑里!

辛温汗法加重了里热,并且津液受损,更实了,坏病了,可以这样理解吗?是的!

肖老师,那鉴别要点您能再讲讲吗?胃家实和表证哪里像,鉴别的关键点是什么?

不是这个意思,是辨有没有表证,没表证则攻里,有表证当然先解表,同时看里证的轻重程度而定。

误治不是胡治,也是有理由的。比如:203,218条,都是没有表证,但看着像有表证,其实是不会辨表证。

明明是里证,却辨为有表证而发汗,这是表里不分。

那如果表证太阳和阳明里证同时存在都很重的情况下,怎么处理?

里证无表证,却辨为有表证,遵“先解表后攻里”,当然误发汗了。

误治,自然有误治的原因,弄清楚了,即学透了。

162条,误治之前,既有表证又有里证,当先解表,后攻里。可是没看出来有表证,而下了。变成麻杏石甘汤证。

误治之前,若无里证,怎么会用下法,又不是傻子!

八纲的表里,虚实,寒热,弄明白了,《伤寒论》则好学。

六经的正治法,伤寒论不超过30条,尽弄误治了。

太阳中风,那就桂枝汤呗,没什么其他说道,这是正治法。

这是正宗六经病,没几个方的。

徐灵胎说,伤寒论是给庸医设的。老干误治的事。

八纲辨证都没学好,是庸医。

八纲辨证不错,一般不会误治。

只讲六经,不讲八纲,是舍本求末!

于是,经常干表证而误下了。里证而误汗了。虚证而误汗了。等等

八纲都弄不明白,还自称读懂伤寒论了。因为会讲几个“末”——六经。

研究误治之前病,就是研究八纲辨证,避免误治,否则研究再好,也不是伤寒高手!

确定是表证,绝对不会用下法而误治,是吧。表证是八纲中之表。

只研究误治之后的病,还会误治,一误再误,无休无止。

干货!真寒假热病,外部各处表现绝对不会全都是热象,若外部各处表现全都是热象,我们无法诊断出来“真寒”。《丹溪心法》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意思是说内部的各种异常,必表现在外部各处。那么真寒假热病内部异常表现在外部何处?内部的肾阳虚之异常,表现在外部则是脉无力。冲任脉久按之,无热而冷。脐下冲脉弦紧,腹中线有一条较明显的弦急感,腹壁板窒少活力。还有满口津液,身重畏寒等。内部的虚阳上越之异常,表现在外部则是脉数、面赤、发热等。

虚阳上越与虚阳外越,有点区别。上越是上边的头面见热,外越是身见热。但本质都是水寒不养龙。

有不明白之处,有疑问之处,就会进步提高!“人非生而知之,皆学而知之”,有不会之处属于正常,并且不是什么丢脸之事。不会还不学,则必丢脸!

《复习·著名的通络复瘫汤》

提要:偏瘫,又称为偏枯,即半身不遂、肢体活动不利之证,是脑中风主要后遗症之一。《医述》说“中风偏枯之疾,一边不知痛痒而不死者,以其孙络、大络为邪壅塞,血气不能周流故也。然十二经中之元气,犹周流不息,是以久延不死”,由此可见,脑中风偏瘫属于络脉病,其病机以气虚为本,络痹为标。痹者,闭也。络痹就是络脉闭,也就是络脉不通了。通络复瘫汤功能是补虚通络,主治脑中风的偏瘫,通络复瘫汤是邱幸凡根据“络脉理论”创立的名方,要想运用通络复瘫汤屡用屡效,百战百胜,必须遵守《孙子兵法》之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首先要掌握人体的络脉理论,此为“知彼”。其次是掌握通络复瘫汤,此为“知己”。否则是不知彼不知己,必然方与证对应不准,即使用的是名方,照样无效果!一,【络脉理论】络脉是经脉的分枝,其气血源于经脉,并与经脉相通,因此络脉具有与经脉相同的运行气血、沟通表里等功能。由于络脉系统的特殊分布,以及络脉在脏腑组织中的特殊地位,致使络脉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具有与经脉不同的特点,讲述于下;(一)络脉系统分布与特点:络脉从经脉分枝后又广泛地、多层次地逐级分枝而出,依次形成了大络,别络,孙络,浮络,犹如海—河—溪—沟般逐级细分。络脉数目众多,形态迂曲,四处布散,无处不到,纵横交错,贯穿于人体内外。其循行于身体浅表部位者,则可视可见。其循行于脏腑内部者,则不可视不可见。络脉在外络于四肢百骸,在内深布于脏腑。可见,络脉细小,分布广泛,具有网络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到的分布特点。(二)络脉生理功能与特点:1,络脉中气血的流动具有双向流注的特点,与经脉中的气血流动显著不同。当十四条经脉中的气血满溢时,经脉中的气血就会源源不断地向络脉中灌注,除了向表层的阳络脉灌注外,同时也不断向深层的阴络脉灌注,气血由经脉入别络,又由别络入孙络,最后渗灌到全身脏腑组织里。反之,当孙络中的气血满溢时,络脉中的气血也可以网状般地回流进入经脉,气血由孙络反注别络,又由别络反注经脉,最后进入经脉并参与经脉循环。2,经脉中的气血营养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络脉灌注功能来实现的,特别是孙络的灌注功能。3,络脉可以促进津与血互相转化,血液中的部分液体从孙络渗出到脉外生成津液营养脏腑腠理。反之,脏腑腠理中的津液也可以通过孙络渗入经脉之中,与血液化合,奉心化赤为血。因而津与血同源异流,在运行输布过程中,二者可以通过孙络互相渗入,互相转化,以完成物质交换。4,《灵枢·营卫生会》中有营卫二者“五十而复大会”的论述,说明营与卫是可以相互贯通的。《素问·气穴论》中又说“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通营卫”,说明营与卫相互贯通主要集中在孙络处。(三)络脉病理变化与特点:1,络脉细小,分支众多,且双向流注,所以络脉容易被外感六淫或内生痰瘀阻滞,从而产生络脉痹。由于络脉具有促进气血灌注,维持机体营养供应。促进津与血相互转化,维持津血代谢平衡。促进营与卫内外交会,维持阴阳贯通。促进经气血正常环流,维持人体气血畅通等多种功能作用,并且络脉又是人体气血津液灌注脏腑组织的必经之路,所以络脉痹致使机体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不顺畅,进而导致相关的脏腑或者肢体产生病变。2,络脉病理变化包括络实络痹,络虚络痹,络脉绌急和络脉损伤四种情况,分述于下:(1)络实络痹:主要是指邪气入络脉导致络脉中的络气郁滞、络血瘀滞、络津凝聚等病理变化。(2)络虚络痹:主要是指络脉中气、血、津不足而致络脉血瘀的病理变化。络脉中的气、血、津充实是络脉通畅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说,络脉中的气、血、津不足,络脉空虚,便会影响正常的气血流注,使血液运行迟缓或停留于局部而产生血瘀。(3)络脉绌急:主要是指络脉收引、痉挛的状态。络脉绌急则络脉气血不通畅,络脉气血不通畅则产生血瘀,血瘀堵塞络脉则络脉不通,络脉不通则痛。在临床上,络脉绌急的症状表现为急性疼痛。络脉绌急既可由邪气阻络脉而发生,也可因络脉失养而产生,但是前者痛比较重,而后者痛比较轻。由于寒性收引,所以因寒致络脉绌急比较常见。《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而痛”。(4)络脉损伤:主要是指络脉体直接受到损伤。若遇跌打损伤,或暴怒气逆,或热灼络脉等因素,均可导致络脉损伤。络脉损伤则血滞于络脉内或血溢于络脉外而成血瘀之证。由上述可知,虽然络脉的病理变化各不相同,但是络脉痹是络脉的各种病理变化的共同特点,治疗各种络脉病都必须通络。3,络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邪气传递的通道,当感受外邪,病初起时外邪客于体表的阳络脉,络脉中气血虽然有瘀滞,若治疗及时,外邪容易由表而解,此阶段病浅在表,具有病情轻、病程短、易向愈特点。当外邪不解由阳络脉传至经脉,再由经脉传至脏腑的阴络脉,并聚于脏腑之阴络脉时,络脉瘀滞,进而影响该脏腑气机,该脏腑亦发生气郁,最终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又反过来加重络脉瘀滞程度,产生程度更重、范围更广的络脉痹。此阶段病深在内,具有病情重,病程长,且难愈特点。(四)治疗时用通络法的依据:1,久病入络: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此为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观点。久病入络正是治疗时用通络法的依据。在临床上,只要见是“久病”,都要考虑用通络法。2,久痛入络:“久痛”属于“久病”范围,之所以将“久痛”提出来单独列一项,是因为“久痛”更容易入络。只要见“久痛”,都要考虑用通络法。3,新病入络:新病入络是指外邪直接入络脉,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外邪侵入体表肢体之络脉,导致肢体的络脉病,例如四肢痹证,是风寒湿三者混合之邪侵入肢体的络脉。二是外邪侵入体内脏腑之络脉,导致脏腑络脉病,例如非典型肺炎,是温热疫毒侵入肺的络脉。只要见是外邪侵入的新病,都要考虑用通络法。(五)通络法分类及代表方:基于络脉宜通的治疗思想,根据络脉病理变化,将通络法分为祛邪通络法和扶正通络法两大类。1,祛邪通络法:祛邪通络法是指通过驱除络脉中的邪气,以达到疏通络脉,流通气血目的之治法。邪气主要有血瘀,气滞,痰浊,风邪,寒邪,湿邪,热邪。祛邪通络法针对的是络实络痹的病理变化。具体治法是“祛邪+通络”,详细分述于下:(1)化瘀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是由化瘀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瘀血阻络脉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积聚、痛证,代表方桃红四物汤,桂枝茯苓丸。化瘀药,如川芎,丹参。活血通络药,如桃仁,红花。(2)理气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由理气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气滞阻络脉而致络脉瘀阻之证,针对的是络脉损伤的病理变化,如积聚、痛证,代表方复元活血汤,通窍活血汤。理气药,如香附,柴胡。活血通络药,如红花,丝瓜络。(3)化痰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由化痰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由痰浊阻络脉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半身不遂,痿证,代表方小金丹,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药,如半夏,瓜蒌。活血通络药,如地龙,鸡血藤。(4)祛风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是由祛风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风邪阻络脉而致络脉瘀滞之证,针对的是络脉绌急的病理变化,如口眼歪邪,痹证。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大秦芄汤。祛风药,如防风,秦艽。活血通络药,如穿山甲,白花蛇。(5)祛寒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由祛寒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寒邪阻络脉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胸痹,小腹痛。代表方少腹逐瘀汤,乌头汤。祛寒药,如川乌,麻黄。活血通络药,如乳香,没药。(6)化湿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是由化湿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湿邪阻络脉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痹证,水肿,代表方当归芍药散,平胃散加味。化湿药,如薏苡仁,半夏。活血通络药,如益母草,泽兰。(7)清热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是由清热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热邪阻络脉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咯血,便血,代表方大黄牡丹汤,四妙勇安汤。清热药,如金银花,大黄。活血通络药,如丹皮,桃仁。2,扶正通络法:扶正通络法是指通过补络脉中的正气虚,以达到疏通络脉,流通气血目的之治法。正气虚主要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扶正通络法针对的是络虚络痹的病理变化。具体治法是“补虚+通络”,详细分述于下:(1)补气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是由补气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因气虚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半身不遂,痿证,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圣愈汤。补气药,如黄芪,人参。活血通络药,如蜈蚣,全蝎。(2)补血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是由补血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因血虚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眩晕头痛,四肢麻木,代表方桃红四物汤,胶艾汤。补血药,如当归,白芍。活血通络药,如路路通,王不留行。(3)补阴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是由补阴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因阴虚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消渴,虚劳,代表方三甲散,通幽汤。补阴药,如鳖甲,龟板。活血通络药,如桃仁,红花。(4)补阳活血通络法:此法主要是由补阳药与活血通络药配伍组成,适用于因阳虚而致络脉瘀阻之证,如胃脘痛,月经不调,代表方温经汤,急救回阳汤。补阳药,如干姜,附子。活血通络药,如地龙,丝瓜络。由上述可知,虽然通络的方剂各不相同,但是方剂的结构都是由祛邪(或扶正)、化瘀、通络三部分组成。二,【通络复瘫汤】1,组成:黄芪60-120g,当归10-20g,鸡血藤30g,丹参30g,,赤芍30g,地龙15g,炮穿山甲10g,水蛭6g。2,方解:本方是由当归补血汤与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成,集补气活血通络法,补血活血通络法,化瘀活血通络法于一方。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益气生血,使气旺血足而血易行;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丹参、赤芍化瘀活血通络;地龙、炮穿山甲、水蛭为虫类之品,灵动迅速,可活血逐瘀通络,以搜别络之邪瘀,疏通被阻络道,起到一般草木药所不及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之用。3,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200ml。水蛭、炮穿山甲亦可研极细末冲服,用量稍减,一般用水蛭和炮山甲末各4g混均冲服,每次4g,每日2次。4,功效: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5,主治:中风偏瘫的初、中、晚各期,尤以初、中期为佳。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乏力,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6,加减:

(1)脾胃虚弱,纳运欠佳,可改为饭后服用,或加白术、砂仁、鸡内金;

(2)药后腹胀,矢气多,加枳壳、厚朴;

(3)伴口眼歪斜加全蝎、僵蚕;(4)语言不利,加石菖蒲、远志、胆南星或竹沥;

(5)气短乏力重者,加人参;(6)头晕血压高可加怀牛膝、代赭石、天麻,亦可配合西药治疗。7,体会:本方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一般2周左右可收显效。三,【应用治疗举例】(一)病例一。某女,58岁,素有高血压病,于1个月前起床时突然发现左半身瘫痪不能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经治疗1个月,血压恢复正常,口眼歪斜和语言不清显著好转,唯有半身不遂改善不明显,来求中医治疗。刻诊:左侧手足抬举无力,不能随意活动,口眼轻度歪斜,说话吐词欠清,头晕气短,胸闷咯痰,纳呆食少,二便自调,舌质淡边见瘀点,苔白厚,脉弦细。1,辨证:气短,纳呆食少,都主气虚。舌质淡,脉细,都主血虚。总之气血两虚。苔白厚,咯痰,都主痰。舌边瘀点,主血瘀。总之痰瘀阻络。脉弦,主肝,《内经》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头晕主肝生风,肝生风的原因有三种:血虚生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患者只有血虚迹象,而无热和阴虚迹象,所以患者头晕是血虚生风。2,诊断:气血两虚,痰瘀阻络,兼血虚生风。3,治法:益气养血熄风,化痰活血通络,平肝熄风。4,方药: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鸡血藤12克,赤芍12克,地龙9克,全蝎5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6克,橘络6克,全瓜蒌9克,天麻9克,怀牛膝9克。5,效果:上方加减服药两个月,中途间断服用过大活络丸,并配合针灸,逐渐好转,能下床行走,生活自理,言语清晰。(二)病例二。某男,56岁,于2个月前因为大怒之后,头部剧烈疼痛,旋即晕倒于地,经过住院抢救,第二天苏醒,遗留左侧肢体偏瘫,言语困难,CT提示右脑出血,住院治疗1个月,肢体活动有所改善,但是不能下地行走,手不能持物,求中医治疗。刻诊:头晕气短,心慌乏力,血压155/100,舌淡紫,苔薄黄,脉弦数。1,辨证:气短,乏力,都主气虚。心慌,舌淡紫,主经脉血瘀。总之,气虚血瘀。《内经》说:“诸风掉弦,皆属于肝”,故头晕是肝生风。肝生风有三种原因,血虚生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患者苔薄黄,脉数,都主热,患者只有热迹象,而无血虚和阴虚迹象,因此患者头晕是热极生风。2,诊断:气虚血瘀络痹,兼热极生风。3,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平肝熄风。4,方药:黄芪6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地龙15克,水蛭6克(研末,分服),川芎15克,怀牛膝15克,生牡蛎30克,代赭石30克。5,效果:上方服用7剂,可以下床扶仗行走,头晕心慌消失,气短乏力好转,但是言语障碍依旧,腹部轻度胀满,血压为145/90,上方去掉水蛭,加石菖蒲,厚朴各15克,远志10,又服用14剂,可以弃杖行走,步态平稳,言语清楚。四,【风痰阻络型】脑中风偏瘫,除了气虚络痹之外,风痰阻络也比较常见,症见半身不遂,恶风自汗,患肢肿胀,麻木不利,舌淡紫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缓。治法祛风活血,化瘀通络,用导痰汤合桂枝汤加减。

昨天,我看了一个中风后遗症一年。我一看,她右手不能动,并且胃不好,我当场见她呕吐了,这正对也!根据尺肤切诊法,内部胃之异常,形于右臂“中附上”,故只用通络复瘀汤不行,还需同时治胃。

胃不降浊阴,胃将浊阴都输送于右手臂而堵络脉。

我个人看,这就是西医所谓的“压迫神经”致使右手不好使。

如何用尺肤切诊法?我连续举了三个应用案例,是不是与您理解的用法不一样?大道不能听别人讲,必须自己去悟。

她是内经讲的薄厥,气血并走于上而患中风,并且肝挟胃气上逆,胃将浊阴形于右手臂堵寒络脉。从前,只注意气血并走于上,而不知胃的浊阴形于右手臂了。

最佳治疗时间是初期降大肠,冲脉,胃。总之,目的是降胃,阻止胃所降的浊阴,逆车而行,输送到手臂上而堵络脉,很快手臂好使了,手指能动了。

肖老师,您怎么治这个中风的,除了通络复瘫汤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教材里有个方子叫指迷茯苓丸,也治胳膊痛不得上举。

那是治“病在肺,俞在肩背”!肺致肩背痛,不分左右,没有左右限制。

坏病,是医生弄出来的!怎么弄出来的?是表证而当里证下了,这是八纲中的表里两纲分不清。是虚证而当实证下了,这是八纲中的虚实两纲分不清。等等……,皆是医生八纲辨证没学好而弄出坏病,仲景师固然讲六经了,但是仲景师列举一百三十余个坏病,重点讲八纲辨证。当今讲伤寒论,只研究六经辨证而不讲八纲辨证,学的再好,充其量是会治坏病,而避免不了误治。对于伤寒论,徐灵说“乃为庸医误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余皆救误之法”,我一听这话,脑袋冒汗,受到强烈震撼!因为徐灵胎说的太对了,八纲都没弄明白,岂不是庸医也!

您若是八纲辨证高手,不可能读不懂伤寒论!

您可以随便看一条坏病,把它弄明白后,自问:误治之前是八纲中的哪纲病?一百多条坏病,基本上都是八纲弄错了而误治!

查资料,苦其心苦,就懂了!

坏病,研习比较容易,比如误汗,误汗就是没有表证而发汗,或者有表证而发汗太过,都是误汗。后果有伤阴与伤阳之分。坏病之坏,是正气“坏“了,若正气无损,没有“坏”,是吧。伤阴是统称,伤何处阴了,弄准了,即Ok!伤阳明之阴,症见口渴,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伤营卫之阴,“不荣则痛”,症见身痛,就是挂枝新加汤证。再比如伤阳,这也是统称,伤谁的阳了,弄准了就OK了?比如伤心阳,症见气上冲,就是桂枝加桂汤,伤肾阳发生虚阳上越,就是二加龙骨牡蛎汤证。

一口气讲了4个经方,是吧。

仲景师,白纸黑字写的清楚,是“坏”,人家讲六经是讲“坏”的。正气“坏”了,正气坏不外乎阴,阳,气,血之坏。现在也不讲“坏“,专讲“六”。

外感风寒,对付寒邪,只一味麻黄即可,但是麻黄宣肺,使肺的宣与降失衡,加杏仁降肺。还有发汗伤心阳,再加桂枝与甘草,辛甘化阳保护心阳。都按排好了,一汗而解!这就是麻黄汤!

用的时候,知道哪个药应该多点,比如同是麻黄汤证,这个人的左寸脉不如那个人有力,桂枝甘草,需要比那个人稍微多点,加强补心阳。

这个人平时偶尔咳嗽,那个人无咳嗽,咳嗽是肺气上逆,那么这个人杏仁就是比那个人稍微多点,加强降肺之力。

吃完麻黄汤,心慌,分明是发汗伤心阳了而不知,却懒麻黄,于是这么煮,那么煮,把麻煮废了,保险了。

桂枝甘草稍微多些,则无心慌了。不需在煮麻黄上乱作文章。

复习时看一遍之效果,等于新学习时看三遍之效果,重视复习,记住的知识多!

白师兄在肖老师指导下,效果大大提高。自信慢慢高了!

舌诊加脉诊,不让病人说话,下药。提高神秘感!最后1分钟简述病史!

治病,要像曾师一样,只考虑病是何证?并且全神贯注辨证!

《伤寒论》中之误治,是否总结过是什么弄错了而误治?主要是病位弄错了呗!病位在表而当在里,病位在里而当在表。故要重视诊断病位!

张大中医治的右侧背痛10来年,久治无效。她两诊即好了六七成,主要是治脾胃,用雷茋芳香化湿汤,这事令我琢磨了好几天,由此看来,脾胃之异常,不只是形于右手臂。

也由此说明辨证是王道,爱哪痛就就哪痛,不用管它,解除证,则痛消也。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这病人,明显右路不降,他就右侧痛。

呼吸时,感觉气吸不到肚子里,这是气不降入,责之于右降,肾不纳气。

面对病例来理解中医之理,皆通顺!而面对书本理解中医之理,全是疑惑!

图片

这人全身难受,多梦健忘。脉沉,又舌淡,苔腻,有齿痕,阳虚之象,是吧?这是“脉从”,但是脉按之鼓甚,可别补阳,一旦补阳立刻出现肝胆火的症状。

他是湿重热轻之湿热病。

图片

脾胃凸,中焦邪气盛,什么邪?湿热之邪,以湿为主。

两边凹,肝阴血不足,她高血压,这就对了。

平胃二陈汤,加当归,白芍,薏米,茯苓,珍珠母。

她便稀,但是时间长,比较费力,粘马桶。

她的姐姐在我这治,效果比较好!随后她侄儿,女儿,女婿,姐姐,妹妹都来了,我一品她们体质,大同小异。都是用平胃二陈汤打底。

还有组团来看病的,这事有意思!

一个团,少则四五个。多则十五六个。

图片

这是他女儿,失眠,掉头发,柴平汤,加丹参,赤芍,丹皮,肉桂,社仲。对了,还有桑叶,百合。

两诊10付药而愈!

柴平汤中有平胃二陈汤。

脾胃湿热的变局,见少阳病了,用柴平汤。

图片

这人是脾胃湿热变局,见厥阴肝阳亢了,故血压高!

(2023年6月1日一6月10日肖老师讲授)

图片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