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1-27 00:07 点击次数:103 |
世纪钟声回荡,中山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岁月的沉淀铸就了她的辉煌。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也步入了六十年的辉煌历程。在这里,我们不仅致敬过去,更是向未来展望。
随着这个特别篇章的开启,让我们一同启程,探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专科风采。在这里,每一项突破都是对生命的礼赞,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敬请期待,我们将带您领略那些在医学前沿默默耕耘的科室,感受他们如何以卓越的医术和仁心,守护着人类的健康与希望。
今日,让我们一同踏入肝脏外科的神秘殿堂,见证专家们如何以通过“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疗”,攻克被称为“万癌之王”的肝癌,让一个个晚期肝癌患者有机会获得“重生”。
率先用消融治小肝癌
改写国内外诊疗指南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肝癌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1965年,即中心成立后的第二年,成功完成了首例肝癌切除手术。1971年,牵头成立了广东省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中心。1979年,中山医学院肝癌研究室在此诞生。
李国材教授作为当时中心肝癌研究的带头人,联合省内多家科研合作单位,从1980年开始,长达三年坚持在顺德进行肝癌综合病因流行病学的调查,完成了《广东省原发性肝癌的地理分布及其发病特点》报告,填补了这一课题在广东省的空白。
此后,肝癌的临床治疗也开始不断创新,结出硕果:1989年,提出了“不规则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新方法,推动了肝癌切除手术在全国的广泛应用;同时,在国内率先证实了肝癌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能够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把MDT理念推向全国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1998年,随着肝胆科的正式成立,提出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结合多学科的“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针,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探索肝癌治疗的新途径。在当时,肝癌患者主要依赖肝脏手术(切除或移植)来实现根治和长期生存。然而,部分患者因严重肝硬化或其他基础疾病无法承受手术,即使在肿瘤早期发现,也难以获得根治性治疗。2000年,陈敏山教授在国内率先采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小肝癌,并通过研究证实,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和生存期与手术切除相当。
此后,科室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射频消融特别适合治疗肿瘤直径≤3厘米、中央型小肝癌及老年患者,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使部分小肝癌患者避免了手术的痛苦,通过微创治疗即可实现根治。科室关于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的研究成果,对这一创新治疗策略在全球的广泛认可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国内外肝癌治疗指南采纳,从而惠及全球肝癌患者。
在当今,多学科团队(MDT)的概念对于患者而言已不再陌生,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理念对于许多医疗工作者来说还是全新的。肝癌患者往往伴随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基础肝病,加之早期难以发现,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病情复杂,预后不佳。尽管治疗肝癌的手段众多,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365建站肝胆外科成立后,时任科主任李锦清教授提出了“单病种多学科”的治疗理念。他将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整合于同一科室,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团队,为每位肝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特色诊疗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全程管理和更好的预后,也拓宽了医生的视野,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专家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创新肝癌的治疗方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如今,多学科团队的理念和模式已成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癌治疗的标志性特色,并在全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科室主导编写并发布了《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吸引了众多全国各地的专家前来交流学习。这一理念和实践已经推广至全国多家医院和科室,从事肝癌治疗的工作者,最终使广大肝癌患者受益。
革新之翼
探索肝动脉灌注组合拳
成肝癌转化治疗“重器”
肝癌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攻克其诊疗难题则如同攀登险峻的山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团队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步伐坚定,勇往直前。(注:2016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更名为肝胆胰科,2019年进一步细分为肝脏外科及胰胆外科。)
团队积极参与肝癌新药的临床研究,推动国产肝癌新药的研发与上市;同时,论证立体定向体部放疗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价值。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论证了经肝动脉灌注FOLFOX方案在肝癌患者中的价值——可以明显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并通过联合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传统肝动脉栓塞化疗等进一步提高疗效。与此同时,该方案及其联合治疗方案可使部分初始无法切除的肝癌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进而接受根治性手术并获得长期生存,现已在全国多中心广泛应用,成为肝癌转化治疗中的重要武器。此外,该方案用于合并微血管癌栓的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可以延长无复发生存期。使大量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又保存了良好的生活质量,造福肝癌患者。石明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生命礼赞
16年前在中肿收获重生
2008年发现巨大肝癌时,我只有20岁,仍是大二学生,当时的我万念俱灰,以为自己的人生即将画上句号。经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的综合治疗后,我不仅痊愈了,还能够重返校园,并结婚生子。感恩遇见这么好的医生,让我能战胜病魔,重获新生,现在可以有温馨的家庭和生活,希望大家都能注重健康,开心生活。
——陈女士巨大肝癌术后16年
我是2010年诊断为肝癌肺转移,当时我才43岁,是单位业务骨干。当我被告知病情的那一刻,恐惧、不确定和绝望充斥着我的内心。来到中肿,见到肝胆科医生,如明灯照亮黑暗,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经过综合治疗后,我重返工作岗位,并能够陪伴、见证儿子的成长,他现在国防科技大学读博士。感恩中肿!也愿选择了中肿的病友们坚定信心,乐观面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徐先生肝癌肺转移治疗后14年
学科带头人说
坚持多学科综合治疗
迈向精准医疗新纪元
自肝脏外科成立之初,我们便秉承“专注单一病种、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的发展战略。历经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已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我们已构建起一个涵盖肝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内科、放疗科及生物治疗科等多领域的肝癌专业团队。团队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和质量控制检查,致力于提升诊疗水平。
展望未来,肝脏外科将继续贯彻“专注单一病种、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的理念,着力推进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微创技术和精准治疗的发展。我们将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无目的和过度治疗,以增强治疗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临床研究是推动医学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肝脏外科将进一步加大临床研究的投入力度,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惠及患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陈敏山教授
医学指导|陈敏山徐立
文|陈辉文朝阳陈鋆赵现廷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