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活力健康域 > 运动活力场 > 健康活力 编码讲堂 |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编码解析

健康活力 编码讲堂 |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编码解析

发布日期:2025-01-22 14:29    点击次数:200

概念

365站群VIP

图片

从肠黏膜表面突出生长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经病理学确诊前统称为息肉,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发展过程为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镜下息肉治疗方式

图片

1.冷/热活检钳(CBF/HBF)

通过结肠镜插入活检钳,夹住息肉,将息肉切除。

图片

2.冷/热圈套息肉切除术(CSP/HSP)

通过使用金属环圈套息肉根部,并通过机械(冷)或电灼烧的方式分割息肉。

图片

3.吸引假息肉技术(SPT)

对于小型扁平息肉,可采用SPT避免HBF的组织灼伤以及CBF的术后复发。

4.氩离子凝固术(APC)

通过离子化氩气将电能转移到目标组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接触性凝固,用于组织止血及大腺瘤切除后残余组织的失活。

5.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在黏膜下注射液体将病变与黏膜肌层分开,再进行套圈息肉切除术,病变切除相对安全,操作简单,但对20 mm以上及黏膜下病变有局限。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术(EPMR),常用于20 mm以上息肉的切除,但复发率高于整块切除。

图片

6.水下内镜黏膜切除术(UEMR)

是针对10 mm以上息肉的新型黏膜切除术。无蒂息肉黏膜层与黏膜肌层在水下自然分开,病变被抬举利于后续操作。

7.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在病变周围做标记,再进行黏膜下注射液体,抬高病变后利用电刀将病变黏膜和黏膜下层完整剥离,ESD的整块切除率高于EMR,但穿孔、出血率高于EMR。

图片

图片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编码要点

图片

01

1、根据息肉与非息肉性病损进行分类,性质不同,编码不同。

1)针对息肉进行冷切除、消融、钳除等操作时,编码于45.42(结肠)和48.36(直肠)。

2) 非息肉性病损破坏术,结肠不区分方式,编码于45.43;而直肠需要区分病损破坏方式,编码于48.31-48.35。

图片

图片

02

2、根据查码步骤,大肠病损切除明确指出息肉切除术编码于45.42,而息肉包括非肿瘤性和肿瘤性息肉,因此,临床上进行息肉切除后病检结果为肿瘤性息肉时,手术编码不需要再修正为大肠病损切除术45.43。

03

3、当临床诊断多发息肉,术后病理显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多种情况时,应分别编码。

04

4、根据“内窥镜检查伴有治疗,按切除术编码”原则,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不需要再另编码活组织检查。

图片

案例分析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1、结直肠息肉内镜下诊断及治疗进展[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

2、结直肠息肉的规范化诊疗[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4。

图片

供稿 | 张    肖

站群论坛

编辑 | 任佩瑶

审核 | 段永涛

责编 | 王    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