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01 13:26 点击次数:180 |
曹慈山,字廷栋,清代著名养生学家。他的著作颇丰,多被收入《四库全书》中。他幼年身体虚弱,曾患“童子痨”(肺结核),以后他博览群书,学得了不少养生方法,身体日渐康复,寿至90余岁。
他75岁时,撰写了《养生随笔》(又名《老老恒言》)一书,专从日常的衣、食、住、行来谈如何养生的问题。
365站群曹慈山认为:“《内经》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降者,降伏之降。阴不足而受阳制,立见枯竭矣。养静所以养阴,正为动时挥运之用。”慈山提倡的静是为动时之用,即静是手段,动是目的,而且动又反对妄动,提倡专一,这样才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曹慈山还指出:“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焕然冰释。”“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气既不妄动,神气亦觉和平,可养生兼养性。”慈山所提倡的“耐”性,不仅是老人制怒的方法,也是调节七情的有效手段。
饮食方面,曹慈山主张少食盐,不食加硝石之物如腌肉之类,是很有道理的。慈山为了精编药粥谱,广征博引,搜集药粥谱100首,其中14首是他自创。按其气味功效分上、中、下三品。他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气味轻清,香美适口者为上品;少逊者为中品;重浊者为下品。”他主张老人平时食粥,有益健康。他说:“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老人病时,主张用药粥调治。他说:“老年偶患微疾,也当“慎药’,宜加意调停饮食,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虚,则脉络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诀。”
曹慈山将养生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身体力行,坚持不懈,故获高寿。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