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活力健康域 > 活力健康域 > 活力领域 振荡中医---尺脉弱的危害(学习笔记)

活力领域 振荡中医---尺脉弱的危害(学习笔记)

发布日期:2025-02-22 12:58    点击次数:56

主讲老师:李末儿

一、尺脉详解

1、脉,反映了当下身体的真实状态

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身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

脉以诊“气”,外通应天地,内通应身心,将机体联系成整体;

全息诊法很多,其中脉诊能实时反映体内气液循环状态。

2、脉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内经》

 相传为黄帝所作。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医学之祖”。

人与世界万物是统一整体。《内经》:岐伯言不离脉色,脉诊有主导作用。

2)东周战国---》《灵枢》

 成书非一人所作,北宋林亿、高保衡、南宋史秘参与著作。

《灵枢·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 以针灸为主要治疗,脉诊在随机诊疗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东汉---》《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所著。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伤寒欲以六经统百病,特别重视“ 凭脉辨证”,诊虚实表里一决于脉

《伤寒杂病论》:以凭脉辨证为主

4)西晋时期---》《脉经》

王叔和所著。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理偏离,轻整体观,重与脏腑联系

晋唐之后,气理和医理逐渐离散,脉学开始向以脏腑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脉诊与局部症状之间的联系,脱离了气的“整体” 和脉诊的最初目的。

5)1986年---》《S中医》

 韦刃遵循大道至简,从新找回中医的灵魂整体观。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S中医以整体功能态为唯一目的,以脉诊为唯一辨证调理方针

《S中医》 :首先对脉作了系统基本因素分析,其次使脉诊与整体的“证”对应。

3、尺脉的代表意义---下焦

振荡中医以寸关尺对应人体整体的上中下三焦。

尺脉代表下焦,是以命门为中心的低能反馈信息控制系统,承托着生命机的体整个过程。

振荡中医不讲脏腑对应脉位,不要用局部的脏腑来片面的对应人的整体。

4、尺脉弱的原因

1)先天不足,先天之精气、禀赋不足

2)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4)缺乏运动

5)饮食不节,或有偏嗜

6)讳疾忌医,不懂正确的养生

5、尺脉弱的危害

疼痛: 腰痛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等

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带下异常等

男科:前列腺疾病、不孕不育等

下肢萎软无力

气不足:多乏力,神疲懒言、免疫力下降等

肾:手脚冰凉、耳鸣、水肿脱发等

膀胱: 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

便秘泄泻

6、尺脉弱的表现

1)大部分人患有虚损症、疑难病

2)有一些人只是感觉疲倦或有些不舒服,但是检查不出问题

3)另有一些人,未见明显症状,自觉没有问题,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健康,而是处在低序状态,一有诱因即可能发作。

7、脉象表现---两尺无根

脉诊判断:两尺无根 (两尺脉,摸不到脉跳)

得出脉证:两尺气虚,元气虚损

凭脉用药思路: 补两尺之气

培补元气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二、尺脉弱程度

1、轻度 (力度在2-3)

尺脉力度相对较高,尺脉气较充足

1)平时偶尔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2)手脚冰冷、腰膝酸软,耳鸣轻

3)偶尔关节疼痛

2、中度 (力度在1- 2)

尺脉力度稍弱,尺脉气较弱

1)经常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免疫力较差

365站群

2)手脚冰冷、偶尔腰痛,耳鸣次数多

3)便秘腹泻腰痛,痛经

4)关节疼痛次数增多

3、重度(力度小于1)

尺脉力度很弱,几乎感受不到脉跳,尺脉气很虚

1)几乎每天感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免疫力较差,容易感冒

2)手脚冰冷、经常腰痛,经常耳鸣

3)便秘腹泻腰痛,痛经

4)经常下肢关节疼痛

三、尺脉弱调理

1、饮食分享

五脏对应五色,肾对应黑色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等。

2、人参莲子汤

作用: 补气益脾,可用于中老年人病后体虚、气弱、泄泻等症

原料 : 人参10克,莲子15粒,冰糖适量,莲子洗净,与人参、冰糖一同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熟。

3、茶方--人参枸杞茶

作用:补气血,滋补肝肾,明目,健脾化湿。

365站群VIP

适用人群:熬夜、久坐不动乏力、倦怠、脸色差,体质虚弱人群等。

4、振荡用药---人参:大补元气

【作用】:补元气

【脉证】:两尺弱,沉取无力

【用量】:每次0.2-0.5g

---湿脉者不能只用人参。

四、案例分享

1、基本信息,女,60岁

主要病症:肩胛骨疼痛,肺部有憋气感。

当下脉象:整体脉势正常(稍弱),两尺弱

凭脉辨证: 气虚、液虚、阳虚、湿脉。

脉药调理:人参: 0.2g、枸杞: 2粒、肉桂: 0.2g、补骨脂: 0.2g、白术: 0.1g

药后反馈:2次用药后寸关尺整体平和有力,右手尺脉脉管充盈度稍增强,指下寒凉减轻,能摸到脉管轮廓,肺部憋气感减轻。

2、基本信息:女,58岁

主要病症:经常失眠,右手不能上举,血压高159

凭脉辨证:气虚、阳虚、湿重,湿瘀,脉刚缓,微顶手。

脉药调理:人参: 0.05g、补骨脂: 0.1g、肉桂:0.1g、白术: 0.2g、意米: 0.2g、牛膝:0.1g、积壳: 0.1g、白芍: 0.05g

药后反馈:疲倦感减轻,右手慢慢能上台,血压降低1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